"夢想"這個詞,對你來說,是虛幻的嗎?
有一次跟一個高職生妹妹聊天,聊到她最有興趣的科目是什麼,她回說:我比較擅長文科,但沒有特別喜歡的科目;再問到她將來是否想做和所學相關的行業或有什麼夢想,她低著頭想了想,回答"不知道,我只覺得現在學的東西好無聊..."
回想16歲的自己,對於未來,在"老師說"和"父母說"的聲音裡和在唸書考試和標準答案的教育體制下,似乎也忘記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和曾經努力堅持些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換過多少個志願...
我最初的夢想,是從事和爸爸一樣的職業-老師。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曾經在家裡的教室跟一群國中生一起上英文課,雖然聽不懂KK英標,但是坐在第一排的我,看著爸爸上課的樣子和身旁學生專注的神情,覺得非常崇拜...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和爸爸一樣的好老師。雖然,我現在的正職不是教師,(幸運的是,往後有機會出差講課時可以讓這個身分實現)卻發現自己當學生時曾經有過的經歷...包括在學校裡自願或獲選當某某科目的小老師,或是那些和同學一起解決功課問題、上台報告的時候,其實也算是一種自我實現的方式吧...
最近,一個人沉澱的時候,發現自己一路走來,常常太過在意別人的眼光或期待,而忽略了內心的聲音。考慮了很久之後,我開始在列一張人生的夢想和體驗清單,我想清單的項目可能會逐漸增加,就像電影『一路玩到掛』那樣,提醒自己一一去實現,即使實踐時可能會因現況有所調整,但是我想要擁抱熱情和想法而活得精采!
不知道自己的天賦和想追求的目標是什麼嗎?那就努力去發掘吧!
小時候,雖然畫畫和做美勞時不懂得技巧和構圖,但是創作的過程充滿快樂;寫文章的時候不知道修辭和使用艱深的辭彙,卻能振筆疾書表達出自己想要的感覺。上了高中,即使知道有多種技法和素材的存在,卻失去了想像和自在創作的自信;雖然學到更多文法和布局,但花時間斟酌字句的華麗外表也掩飾不了空洞的內涵...感覺彷彿有某些重要的東西或能力正逐漸失去,而這個煩惱卻在升學的壓力下先被晾在某個角落蒙塵,我把課業和通過考試的訓練視為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任務。等到唸大學之後,才發現不論是課業還是其他事情,都沒有真正的標準答案,我們想做什麼和去做什麼,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把人生漫無目的歸咎於教育、環境或是他人,也於事無補。
『沒有經歷過深思的生命,就不值得你去經歷』
有的人總說"等我賺多一點錢之後再去..."、"等我退休之後就..."
為什麼想做的事情一定要等到以後才去實現呢?
恐怕很多人都不想承認,是因為幫自己找藉口實在太容易了:太忙沒時間、沒錢、能力不足、要考慮的事情很多...等等,
然後可能這個沒想法、沒有理想的自己,再把希望寄託給下一代,讓孩子去補習各項才藝,但還是功課至上,即使在某方面有潛能或興趣也不願意讓他朝那方面追求卓越;只因為那可能已跳脫出自己預設的框架:讀熱門校系、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等。
達文西說過,『充實的一天帶來好眠,充實的一生帶來安息』
祝福大家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築夢踏實,
為自己的人生故事全力以赴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