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學術心得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Fusarium(Gibberella) Head Blight or Scab of small grains
Gibberella 或Fusarium head blight 或 scab of small grains,有時被稱為pink mold或white head,head blight 通常在seedling blight和foot root發生之前或其伴隨發生,皆由相同或相關的病原菌導致。Fusarium head blight在較高的小麥品系發病較嚴重,而此並造成的損失可能高達該區的50%。

eja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ogwood Anthracnose
Dogwood Anthracnose是新發現的病害,1970年中期在美國西北部和加拿大被報導出來,在1980年代中期在紐約西岸到喬治亞,在九零年代時此病害已散播到密西根、印第安納州、和肯塔基州。山茱萸受此病害威脅甚鉅。

eja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iral Pathogenicity Genes
大多數病毒的鞘蛋白基因在致病力上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任一病毒基因體中的基因皆不足以將生存、複製、傳播等所需的基因分開。顯然的,負責病毒複製的基因為絕對必要(否則病毒無法繁衍生存),負責轉錄移動蛋白的基因則是與毒力和致病性有關,因其會加強病毒的增殖及在其他細胞或植物間的傳輸。換言之,這些基因使病毒能藉由載體(如昆蟲、真菌、線蟲等等)在寄主細胞得以生存。

eja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ymptoms of Cercospora Diseases
病徵的呈現在一些植物上的葉斑為褐色,為小而邊緣不平滑的圓斑或角斑。後來其中心會變成灰色,薄如紙貌,變脆且可能掉落形成凹凸不平的孔洞,或是數個斑癒合成大的壞疽區。黃豆種子會形成紫色的補丁貌斑點,單子葉植物的斑點則為窄長型。在潮濕的天氣,發病寄主的葉表覆上肉眼可見的灰霉狀,病害嚴重時簇葉被破壞而落葉。在多肉植物中,相似的壞疽斑會產生在莖和葉柄。

eja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ntrol 馬鈴薯晚疫病已藉由衛生設施、栽植抗性品種、適時以化學藥劑處理等方式成功防治。只有無病的馬鈴薯才可被培育。傾倒的馬鈴薯及植株殘體會在重新種植前燒燬,並且噴灑殺草劑。該區自生的馬鈴薯作物會因可能為晚疫病的感染源而摧毀。 理論上,應該只栽種具有抗性的馬鈴薯。但是現在的商業品種大多數或多或少都對晚疫病具感性。某些馬鈴薯能抗一到多種的晚疫病菌品系,與野生種交配得到的新品種,具有抗晚疫病的一些基因。 很多品種擁有所謂的田間抗性,意即其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能有效抵抗所有晚疫病菌。然而,此種抗性不足以用來防治晚疫病,尤其在適合的發病環境(如氣候),病菌會帶來嚴重的影響;除非植株已被施用效果良好的靜菌劑保護。 一些廣效性或系統性的靜菌劑被用來防治晚疫病。當部分晚疫病的葉子或莖在收穫期仍存在時,就必須想辦法除去其地上部(如利用化學藥劑或其他機械性方法)以避免再次感染。 有些實驗結果顯示(仍未實際應用在防病上)用DL-3-amino-butyric acid 對植物做前處理,或事先接種菸草壞疽病毒,能引發番茄的systemic-acquired resistance(SAR),保護其不受晚疫病的侵害。而蕃茄跟馬鈴薯都是茄科植物,也許我們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引發馬鈴薯的SAR,達到類似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Agarios,George N. 2005. Control. Plant Pathology(5th ed.):426

eja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ir Polution
空氣裡充滿了看不見的固體、液體和氣體等不同形態的物質:如花粉、細菌、煙塵、濕氣等。 所謂空氣污染,即指空氣中含有一種或多種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質及時間會傷害到人類、植物及動物的生命,損害財物,或干擾舒適的生活環境,如臭味的存在。換言之,只要是某一種物質其存在的量、性質及時間足夠對人類或其他生物、財物產生影響者,我們就可以稱其為空氣污染物;而其存在造成之現象,就是空氣污染。通常我們所謂的「空氣污染物」如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物質,在乾淨空氣中之含量均極微少;但在受到污染的情形下,這些特定物質中的某些種類會大量增加。換言之,某些物質在空氣中不正常的增量就產生空氣污染的情形。

eja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thylenebisdithiocarbamate
是一種廣效性的靜菌劑,可控制許多蔬菜和水果病害,如番茄和馬鈴薯。包含mancozeb, maneb, metiram and zineb 等能抗病蟲害的化學物質。

eja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il Treatment with Chemicals
用來種植蔬菜、草莓、觀賞植物,或其他高經濟價值的作物,像是菸草。經常利用化學藥劑來處理土壤以控制線蟲族群或土傳性真菌的危害,如Fusarium。特定的靜菌劑以液體澆灌、灑粉、或顆粒來控制如倒伏、根瘤、萎凋等植物病害,有時也會混入灌溉水中,如噴灑灌溉時即可加入。大多數的土壤處理是針對線蟲,使用薰蒸劑來透過土壤顆粒;有些殺線蟲劑可溶於土壤水中達到散佈的目的。

eja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人造衛星的全球控制系統可應用於農業經營,利用衛星系統及遠端感應器等先進儀器,可監測作物之產量、土壤之性質、質地、含水量、營養成分,甚或土壤酸鹼度,對於植物保護工作之應用,可用於監測蟲害棲群密度、雜草族群,而病害上之應用則較著重於微氣候因子之監測,經由此詳細資料,可進行預防性之保護措施,或根據實際狀況,適時、適量進行管理,而達整合管理之經濟效益,應為未來整合管理之監測系統中不可或缺之方法。我們可利用GPS對有病蟲害的作物地區做大範圍的農藥噴灑,並檢視處理過後的植株生長情形是否有明顯的改善或反而加重病情。能早期偵測植物病害發生的範圍並做適當的處理可以增進防治病害的效率。

eja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fense through RNA Silencing by Pathogen-Derived Genes RNA Silencing是一種基因調控,在植物中作為抗病毒機制。RNA Silencing的原理是基於標定RNA 的特定序列後並degrade掉它。RNA Silencing的機制廣泛發生在真核生物裡,包括植物、真菌,和動物。 1993年則發現菸草蝕刻病毒(Tobacco etch virus, TEV)在轉基因抗病植物中亦可造成基因靜默現象而達到抗病的目的,此現象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稱為轉錄後基因靜默作用(PTGS)。而後在1998年於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上也發現這種RNA干擾現象,並首度被稱為RNAi。在此發現歷程中,從事不同研究領域的科學家所發現這些現象的本質與分子機制其實均是相同的,但由於RNAi這個名詞簡短有力又兼可顧名思義,因而漸漸的都將此現象稱為RNAi,並成為目前生物相關科學研究中最熱門的名詞之一。 RNA silencing是在抗病的轉基因植物中首度被發現。RNA silencing的現象在植物中稱之為post transcriptional gene-silencing(PTGS)。 Silencing是發生在細胞質中而非細胞核,SiRNA引導RNA degration作用於目標RNA。植物或濾過性病毒基因被插入到表現或產生mRNA的DNA裡,RNA病毒會產生雙股RNA(dsRNA),這些dsRNA會被一種稱為”Dicer”的酵素酶切成約21到25個核甘酸長的小片段(small interfering RNAs),small interfering RNAs會分成單一的ssRNA,並與蛋白質結合共同形成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這個複合物會吸引與其短片段序列互補的mRNA,與其片斷幾乎能完美互補的mRNA就變成了無用的小片段,這些互補的片斷會導致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會阻礙核糖體在mRNA上的移動,使得轉譯無法順利進行,而不能產生蛋白質,因而達到RNA silencing的目的。 RNA silencing使轉基因植物產生對病毒的高抗性,雖然RNA silencing是局部引起的,但它可以透過機動的silencing signal而散佈整株植物。 此現象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功能性基因體學(Functional Genomics)之研究,利用小片段的siRNA先將特定基因的RNA加以破壞,再由其破壞後所造成的結果,去推估該特定基因的功能。 植物病毒的研究對於RNAi現象分子機制之了解具有極大的貢獻。早於1985年,Sanford與Johnston二位學者就已經提出"病原體衍生抗病性(pathogen derived resistance, PDR)"的觀念,證實藉由轉殖病毒基因體於植物中可以使得植物產生對於該病毒的抗病性,但當時並不知道其背後的分子機制即為RNAi。而後陸續發現菸草嵌紋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菸草蝕刻病毒等病毒外鞘蛋白基因可用於轉殖植物而誘發對於該病毒的抗性,接著又發現其實不需要整個基因或完整蛋白之表達,僅需一部份的RNA序列也可以造成植物對於病毒的抗性,甚至可將多種病毒的RNA片段構築於同一載體,共同轉殖於植物中,即可造成該植物對於多種病毒的抗性(目前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詹富智助理教授與美國康乃爾大學共同擁有此技術之專利)。而經由後續的研究,終於了解許多轉基因植物抗病毒的分子機制其實即為RNAi之作用,並進而發現RNAi的作用其實在動物與植物多年的演化過程中,已成為對抗病原感染時的一種內生性防禦機制,同時亦在生物體生長、發育、與分化的調控過程中,擔任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1.Agarios,George N. 2005. Defense through RNA Silencing by Pathogen-Derived Genes. Plant Pathology(5th ed.):244~246 2.RNA干擾技術在動植物病毒病害防治之應用.GOOGLE.2006/1/15.網址:http://www.aptcm.com/apagri/16.nsf/ByUNID/A3A3D782C276E89D4825708300219717?opendocument

eja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ck of Essential Substances for the Pathogen
某些種類的植物基於某些理由,不產生對絕對寄生菌生長、或是感染發展所需的物質,而對此類病原菌具有抗性。

eja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15 Sun 2006 23:31
  • Cutin

Cutin
Cutin是植物角質層的主要物質。角質層的上半部與蠟質混合,但它的下半部融合表皮細胞的外壁,與果膠質跟纖維素混合。Cutin不溶於水。

eja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Mechanisms of Variability
在寄主植物和病原,例如:真菌、高等寄生性植物、和線蟲,通常是採有性繁殖。後代會經由地理隔離和受精卵減數分裂時的基因重組作用,造成變異。而細菌、甚者病毒,也會有像是因為有性生殖而導致的變異。即使當植物和病原菌都沒有行有性繁殖時,也會藉由突變來使子代基因庫增加變化。

eja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velopment of Disease in Plants
植物疾病(plant disease) 的發生可能是因為生物或非生物的因素導致。若是前者,至少需要兩個因子(植物和病原)接觸且互相作用,如果病原接觸植物時,環境太冷、太熱、太乾旱,或有遇到其他逆境,病原可能就無法攻擊植物,或是植物因此而具有抗性。所以,雖然兩者接觸,但病害不會發生;第三個會影響的因子則是病害發展的適合環境。這三個因素都是變化多端的,每個因素都會改變對植物發病的嚴重程度。

eja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me disease, such as ergot or rye and wheat, make plant products unfit
human or animal consumption by contaminating them with poisonous fruiting

ejan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